Amariee在天上飞

大眼id是瑞依天上飞喔,小号是瑞依2号

《十点半的地铁》repo!

 @关韵兰薰  给关老师的《十点半的地铁》

(脑子很混乱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很混乱的repo)


文字是具有巨大力量的东西,无论是作为写手还是读者,所有人都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体会过这一点。文字承载时间、保存记忆、传送思想、改变心智,乃至于创造世界,说它就是现世的魔法也不为过。这种力量在人们手中变幻出不同的形态,作为利刃,作为水流,作为编织的丝线,等等等等,文字的造物即是创作者的镜子,照出自己的一面,于读者来说则是万花筒,每个人向里望去时,文学映射出的东西都不尽相同。

在我看来《十点半的地铁》是一篇信息量很大的文,并不是说其中有很多常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而是它的映射相当深刻,以至于现在读来让我感到有些沉重——明明是个非常温柔的故事——不过这种感觉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有点像苏菲对哈尔说的“心就是这样沉重的啊!”,这是抱负和牵绊的分量,至少我是这么感觉到的。

(可以看出来因为精神状态比较迷幻所以我的文字也容易变成玄学怪话,老师忍受一下55)

《地铁》的映射在我的理解里有三条线,一是最明显的小张和小吴的情感主线,二是小张同学与文学的主线(包括小张的童年以及白玛妈妈),三是小张同学与张起灵的暗线(算是暗线吗?我不是很懂文学啊啊)。这三条线的映射也在三个不同层面上,都有各自的发展、高潮和结局,最后汇聚成一个答案,小张同学生活的答案。所以才具有如此庞大的情感信息量。

 

关韵老师的文笔一直让我觉得有电影质感,读的时候场景历历在目,就好像随着镜头不断移动切换——像第二章里小张做梦时在模糊的世界里看清吴邪的脸,镜头对焦的画面都能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小张和小吴的这条主线就像是新海诚风格,色彩和光影,景物和情语,像晨光下的水波一样清澈透亮。太太最后也说到写景的时候会化用诗句,不过我读古人词句时眼前冒出的大多是国画晕染,转写成白话文之后就变成新海诚画风,像是带了梦幻色彩滤镜的4K版现实景物。如果杭州和西湖当真这么美丽!我还没有去过杭州,不过为了小张和小吴总是要去一次的。瓶邪的气质离不开西湖,一种沉韵温柔的味道。不管哪个世界的张起灵和吴邪都是非常纯粹的人。

小张同学和小吴同学的关系真的是非常好的爱情,像两颗树一样互相延展根须和枝叶。他们俩的部分我最喜欢第五章!对盗笔原作的化用真的好巧妙,小张同学要离开前忍不住回头,像是原作里老张无数个没忍住的缩影;小张也是从这一章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杭州不再是无根之萍,吴邪成为他和世界的联系;还有小张对着镜子看清自己的样子,“吴邪说的好看,原来是这个意思”,这段很动人,其一因为是本传张起灵说过“我有时候看着镜子,常常怀疑我自己是不是真的存在,还是只是一个人的幻影”,而小张同学就像是通过小吴确认了自己的存在;其二是因为小张这样一个不甚在意外貌的人会开始在意吴邪认为的好看,真的好小情侣哦!可爱。

 

今晚有超级月亮,我把电脑搬到阳台上,在月光下写这篇repo。

让小张和小吴过上这种细水长流的本科生日常生活非常好,细碎而幸福,小张整个大学日常的底色就是他和文学的关系,其实也就是小张(除了小吴之外)的生活,这是在抱负层面的映射。这么说可能有些僭越repo的范畴,但是大约从小张同学的追求里也能读出一部分关老师的追求,闪光的纯粹灵魂,还有极其珍贵的爱。在学术道路上让小张同学感到纠结无奈的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正因如此,才更显得理想主义的光辉如此珍贵。

老实说我的文学知识完全就停留在高中生水平,有些古文对我来说确实就像文里说的那样,是已经故去的语言,追连载的时候就常常感到强烈的遗憾——如果能够学到更多的中国古代文学就好了!中文的瑰丽奇巧之处总需要亲自去大量读写才能领略。为此不得不说看到秀秀小小年纪就背左传的时候本人狠狠破防(后面小张同学也说了“怪不得她语言的感觉那么好”),因为我总感到上了大学之后对语言的掌控反而不如从前,多半就是因为读书比高中的时候少了,果然还是要坚持多读书...

这条线上太太的笔力感染力很强,但是我的文学水平太低说不出什么评论...但这条线我最受触动的是小张去北大作报告那里,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读的时候就流了眼泪,对我而言是文学线的高潮,代入感真的太强......小张对北大的心态变化也很真实,看的时候一直想到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里还必须说说白玛妈妈,对我来说这个故事因为有了白玛而增添了强烈的实感,记得《地铁》刚刚连载的时候我怀疑整个故事只是张起灵在青铜门里的一场梦(虽然从后续来看这么说也没错),但在白玛出现后小张同学的生活顿时不像是梦了。可能是因为藉由母亲的存在,小张的平凡人生才像是真的拥有了基石和根系。即使是虚拟角色的成长也是该拥有轨迹的,这篇文里的小张是个普通人,而普通人是很难把握的设定,特别是在原作张起灵如此特殊的情况下,要保持小张同学在张起灵和普通人中间的平衡点就更加困难。白玛是小镇的语文老师,是小张同学文学之路的起点,所以小张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妈妈。因为有白玛和“家”的存在,小张同学的平凡人生变得有理有据也有迹可循起来。

这时候很难不想起隔壁次元的张起灵,他失去的一切注定了他从出生起就不平凡,这也是这篇文的设计里我很喜欢的一点。一开始我没有太过留意小张和张起灵的这条线,和小张一样,最初我也以为盗笔世界的记忆只两个世界偶然的相交,无害的梦,最后着实被这条线震撼了。但重新从头回顾时发现这也是小张很早就开始困惑的问题,他和张起灵的关系,他和张起灵的人生之间巨大的差别,平凡与惊险,细碎的生活与宏大的命运。第八章文学线的高潮刚刚平静下来,张起灵线就开始暗流汹涌,小张同学在走廊里察觉到张起灵的意识,这段真的很诺兰(我感觉),主线剧情的这种次第衔接超级妙。

我自作主张归类的三条线其实在我心里都有各自的高潮部分(完全是就我自己的触动程度而言啊啊啊,可能跟个人醒脾也有关系,总之不一定理解对太太的意思),文学线的高潮是小张同学得到霍教授的肯定;张起灵线的高潮,也是我觉得整条线最惊艳的设计是小张同学在梦里重走张起灵去吴山居的路,然后张起灵对着玻璃门的倒影向他道别。这段真的,不顺着全文读到这里的人就像读四大名著不读红楼梦,感觉度过一个相对失败的人生(不是),读这段的时候我感觉被大本钟从塔楼上掉下来砸晕了,脑子嗡嗡的,如果这篇文要拍成电影我要漂洋过海绑架诺兰来拍这段(不是)。真的太电影了这就是电影吧....

现在又说回瓶邪的感情主线。我前面很少说到小吴是因为《地铁》主要是小张视角,这里的小吴其实和本传最初的小吴很像,因为家境和生活经历都很相似,相比之下小张和张起灵的差别就非常明显。但有一件事在两个世界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吴邪成为了张起灵的锚点。两个世界的吴邪都是非常坚定的人,始终坚定地在输出爱和关心,不管内心如何纠结,这种输出从来没有动摇的时候。我常常觉得吴邪其实早就有疯批潜质,就是因为这种强到近乎执拗的追寻和输出——他会追到天涯海角!这可不是从沙海才突然冒出来的性子。和本传时一样,这个世界的小吴也在用爱使劲填补小张心里空缺的部分,小张和张起灵都有的那些自我怀疑和虚无感会在吴邪面前迎刃而解。不同的是这个世界的小张小吴相爱比盗笔世界轻松许多,盗笔瓶邪的相爱跨越千难万险千山万水,这个世界的小张小吴也在长白山定下承诺,所说的话虽然不一样,但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很有趣的是我觉得这里小张引用的那句诗其实回答了长白送别时张起灵抛出的那个问题。意义这种东西有意义吗?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要破除人类这种与生俱来的缥缈不定的虚无感,可能正是切实的爱才能做到,这世界上能让人感到切实存在的东西,都是无比珍贵的宝物。

不知不觉胡言乱语地写了好长!但还是有很多东西没有写到。小张和张起灵的那个拥抱我也非常喜欢,小张在穿梭终极时看到了雨村,老张也在他的梦里看到了这个平凡世界的他们,能给青铜门里的瓶子带去一些希望和慰藉总是非常好的(他还笑了耶,可爱!)。

最后终于到了我最最最最喜欢的部分,因为有前面这么多的铺垫这么多的经历,所以才变成了最最最最喜欢的部分。我把这个片段认定为我心里瓶邪感情线的高潮——也是结尾,小张在地铁上最后一次做梦,看到身边是盗笔世界十年后的吴邪。其实只是短暂的瞬间而已,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两条时间线蓦然在此时交汇,这种强烈的情感冲击难以言说,或者说我觉得无法用单纯的语言表达出来,时间的厚度,心的重量,平凡与不平凡的所有痛苦。因为他是张起灵,所以一切都在吴邪的身上汇聚,通向生活的答案的那把钥匙就在此处。无论身在哪个世界,无论经历的是哪种生活,无论他们是谁来寻找谁,这种爱和情感不会改变,就算身处冥河水中,这也是在岸上拴住他们的唯一的绳索,让他们变得无坚不摧。

 

我是作为读者来认识关韵太太的,在我眼里,我可以确凿无疑地说关韵老师拥有非常强大的爱的能力,就像小吴一样。我一直认为文字是具有强大力量的东西,它的作用大小取决于作者在其中的投入,而在现在的世界里写出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项壮举,它需要非常多的、非常坚定的爱,不仅仅是对瓶邪,还有对生活和世界的信念。怀有这种珍贵能力的创作者会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是能够带来疗愈力量的文学,是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一点的东西。

 

(至于那些要靠剽窃作品才能写作的人,伤害别人还良心没有丝毫不安的人,这算是什么创作者,不如说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去爱的能力,剽窃的文字不会回应他们,也不会为他们带来爱,只能创造出更多的空虚。)



评论

热度(127)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